乡村振兴战略要点解读——“十四五”农村工作总体方略

乡村振兴战略要点解读——“十四五”农村工作总体方略

来源:中国扶贫 发布时间:2021-01-21 字体大小:

已经过去的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对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作战任务,又放眼长远为全面脱贫后的工作提出奋斗目标,为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当前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运行期,为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传递好“交接棒”,做好接力跑的“冲刺交棒”与“起步接棒”,直接关系到“三农”领域的稳定、全面小康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脱贫攻坚战则是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和推进的基石。乡村振兴,要以提升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质量为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统筹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让广大农民在全面脱贫、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这一战略的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三年多来,各地及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聚焦重点、聚集资源、聚合力量,全力抓好各项措施落实,乡村振兴实现了良好开局,呈现出如下主要标志:

保供能力稳步提升、农民收入连年增长、农村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格局正在全面形成。

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三农”工作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0全面脱贫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的主要任务。从中央政策来看,当前和今后时期重点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

只有端牢中国人的饭碗,乡村振兴基础才牢固。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住种子这个“芯片”和耕地红线这两个“要害”,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打好种业翻身仗。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推动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粮食面积稳定、产能稳步提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乡村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导加工企业重心下沉,把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满足城乡居民生活多样化需求。发掘乡村多种功能,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培育返乡农民工、入乡科技人员、在乡能人等创业主体,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动能。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加强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实施村庄道路、农村供水安全、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乡村物流体系建设、农村住房质量提升等一批工程项目,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推进县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在县域内优化配置。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突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中央不久前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2035年的远景目标,提出要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回顾发展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各级政府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首先是设施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其次是科技支撑力量明显增强。

再次是绿色发展实现根本性关键转折。具体来看就是乡村的路通畅了,用水方便了,卫生条件改善了,通信快捷了。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从中央释放的一系列政策信息可以理解为: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主要是加快三个体系的建设:

一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产业体系现代化。

二是加强现代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加快生产体系现代化。

三是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加快经营体系现代化。

那么,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我们要有哪些抓手——

乡村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从政策层面来看,农业农村部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实施方案,尽快启动,加快建设。从相关文件及政策方面解读可以划这么几个重点:

一、加快推进村庄规划。二、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强化公共服务功能。四、整体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今后一个阶段,将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为主线,以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为重点,着力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有力的制度支撑。重点有四个方面:

一、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二、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三、调整优化支农政策。四、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五中全会提出要构建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按照五中全会的要求我们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做好工作——

积极聚焦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资源要素流动,推进产镇、产村融合。乡村振兴包括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这五个方面振兴。

一、乡村产业振兴

中国农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嬗变。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开展土地整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具备经济基础和政策基础。通过土地承包到期后继续延长三十年的政策,促进规模化生产效率。

二、乡村人才振兴

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乡村振兴,需要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呼唤着乡村人才振兴,现代化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机器人摘黄瓜、猪脸远程识别、云端放养管理、大田测土配方施肥等“互联网”的农业应用层出不穷。

三、乡村文化振兴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体现浓郁的当代特色乡村文化把传统留住、把文化留住,适应时代的变化。构建具有饱满品位特征、具有生动气息的新乡土。还要体现浓郁的当代特色,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气象。

四、乡村生态振兴

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落实生态发展理念,实施农业绿色发展理念。

五、乡村组织振兴

群雁要靠头雁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共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乡村党组织就是主心骨。

总之,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全局性和历史性意义。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历史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乡村衰落,大量农民涌向城市贫民窟,有的国家甚至造成社会动荡。我国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吸取和借鉴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处理城乡关系的经验教训,使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来的实践来看,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通过践行“两山”理论、推进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加快发展生态农业;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为乡村振兴插上信息化翅膀;通过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持续改善社会民生;通过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这些实践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乡村振兴战略,关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实现,关系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因此,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内的乡村全面振兴,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全局性和历史性意义。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正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城乡差别、乡村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实现“四化”即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同步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实现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可照抄照搬的经验。我国的耕地资源也不允许各地都像欧美那样搞大规模农业、大机械作业,只能根据客观条件发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小规模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不断探索和不断丰富的结果,符合中国的乡村发展规律。从“美丽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城乡关系的处理也经历了从城乡兼顾、统筹城乡,再到城乡融合的发展历程,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乡村振兴之路。乡村振兴战略既是顶层设计,又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乡村建设规律,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意义。


(作者:袁羽钧系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院长)

转载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nJCGA4T2WwGIGSWym2T7A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