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村“变形记”

黄金村“变形记”

来源:团结报 发布时间:2023-11-02 字体大小:

保靖县吕洞山镇黄金村,保靖黄金茶发源地。

秋日,青山苍茫,片片绿叶绕着村寨,顺着山坡,起起伏伏,踩着大自然设定的节拍,欢快地向外铺排。淳朴茶农守着“金山银山”,沉默时,像大山般厚实,交谈时,像茶芽般生动。

问起黄金村的前世今生,他们的回答很干脆:“黄金十年,变化地覆天翻。”

一粒“黄金种”

黄金村,名带“黄金”,曾经此地却因贫穷广为人知。“摇钱树”——保靖黄金茶古茶树,彼时养在深闺鲜有人识。

“保靖黄金茶,素有‘一两黄金一两茶’之美誉,这样的‘摇钱树’,在当时的黄金村散落几千株。”老支书向发友说,因交通闭塞,喝茶的人少,保靖黄金茶的销路迟迟打不开。

无奈,村民只能继续种水稻,但收成不行。换!种生姜,卖不出去。辣椒总可以吧?还是一个白忙乎。

耐心守望的黄金人愿望真诚且朴素:不信命,与天斗,横竖要过上好日子!

交通逐渐改善后,不少人循香问茶,踏进黄金村。正为如何改善百姓生活而发愁的向发友,冒出一个念头:黄金村何不因地制宜,适地种茶?

茶苗怎么提高成活率?资金从哪里来?谁来种?谁来进行技术指导?市场怎么解决?一张赶考卷,全是问答题。

黄金村要在一片“叶子”上打起精神,黄金人得行动起来!

村民听了,心里没底:“田里找饭吃,山里找钱用,还行得通,靠卖茶叶过生活,不靠谱吧!”

还有一个说法:种茶有“三高”,种植成本高、技术要求高、茶籽育苗失败率高。这是“富贵病”,老百姓消受不起。

1992年,向发友携保靖黄金茶样品参加四省边区茶叶评比大赛,一举夺魁。通过检测,保靖黄金茶内含物高,品质超群。县里加大对保靖黄金茶扦插育苗技术的研发。1994年,专门研究开发保靖黄金茶的湖南农大毕业生张湘生终于成功研发出“无性扦插育苗”技术,一举改写保靖黄金茶的历史。

一石激起千层浪,摆脱贫困这出大戏,黄金村登场了!

“保靖黄金茶从山岭到田间,再以黄金村为中心辐射周边村镇,一时间激起种植保靖黄金茶的热潮。”向发友说:“当时,茶苗是抢手货,好比一只‘金鸡’,把它抱回来,种下去就会下‘金蛋’。在黄金村有熟人,才能抢到黄金茶苗!”

一个“黄金梦”

一粒“黄金种”,萌发“黄金梦”。产量上来了,市场又是大问题。没有品质、品牌、工艺、市场等方面的引导和支持,保靖黄金茶的发展很快陷入瓶颈。

茶农刚提起来的心气儿不能灭!

2013年起,保靖县把保靖黄金茶列为全县支柱产业,连续多年出台县委1号文件,举全县之力从产业拓面、品牌推广、技术支撑、人才培育、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大力探索。

黄金村也自谋出路。村干部带头开办合作社、茶叶加工厂,在县里的支持下,带着保靖黄金茶走出山门,参加茶叶博览会、推介会,提高保靖黄金茶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引进培管、采摘、加工等技术,对茶农进行培训。

“干部带头、乡亲互帮、科技指导、政策扶持,一套严密‘组合拳’,黄金村的茶产业蓬勃起来。”村党总支副书记石金贵说:“在利好政策的吸引下,不少年轻人回乡拓荒种植、奔走市场、开办茶厂,为‘黄金梦’注入新能量。”

如今,黄金村的日子怎样了?

用村民的话说,“十万不算富,百万才起步,千万还有很多户。”2023年,黄金村种植保靖黄金茶面积3.3万亩,人均10亩以上,加工、销售茶叶主体200余户,全年产量约30万公斤,预产值近3.3亿元。

黄金村发展的黄金十年,也是村民石元信实现“黄金梦”的十年。

早些年,在外务工的石元信返乡,当时,大种保靖黄金茶,开辟“黄金”致富路,已在黄金村及周边村寨掀起热潮。县里政策好,支持力度大,“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过上了好日子,住上了新房子,开上了小车子,石元信羡慕得心痒痒。思来想去,将目光也放在了这棵“摇钱树”上。

“目前共种植五六十亩。保靖黄金茶全域推广后,我还育苗卖苗,现在年收入30万元,培养了几个大学生,还住进了新房子。”石元信笑言,“穷父亲”也实现了“黄金梦”。

一个人富不算富,共同富裕才是黄金村的美好追求。十年来,保靖黄金茶以黄金村为原点,向外燎原,全县种植面积增长10倍,综合产值增长21倍,茶农人均增收16倍,成为保靖县支柱产业,成为越来越多保靖乡村的“黄金梦”、脱贫梦、振兴梦。

一条“黄金路”

秋风习习,站在高处远眺,一条崭新宽阔的水泥路如玉带缠绕在群山之中,将黄金村和葫芦镇国茶村紧紧相连。

路,曾让黄金村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曾经,这个“角落”距离保靖县城两小时车程,逢雨雪天气,难以进出村。与其说黄金村在山里,倒不如说山在黄金村里。

黄金人明白,发展产业,有路才能有“出路”。

“为此,10多年前,村民们就义务出资出工,用铁锹、锄头等最原始的工具,打通了几个自然寨间及通往吉首市隘口村的毛路。”村党总支书记石英超回忆。

但一条不足3米宽,仅够人、牛马车通行,一下雨就满是泥泞的小道,显然不行。

“小路坎坷不平,我们用板车给排吉组的茶农送枝条时,必须一个在前面拉,一人在后面推,下雨天更是没法行走。”石英超说,困于深山之中的黄金村,如何脱贫致富奔小康,十年发展的答案,也在“路”之变。

脱贫攻坚以来,在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帮扶单位的协调下,黄金村拓宽了进村道路,硬化了路面。路一通,黄金村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顺畅,“羊肠”变通衢,“角落”连世界。

2020年,保靖县里欲将黄金村与国茶村间的道路升级为茶乡旅游路,整合黄金村、国茶村资源,打造茶旅融合发展愿景。

要占用部分村民的土地,怎么办?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泡上一杯杯保靖黄金茶,将村民们聚集起来畅谈这片“叶子”。

当年发动茶农扩种保靖黄金茶是为了斩断穷根,这次的目标依旧朴素而真诚:不久的将来,让这片“叶子”带动茶农二次增收。

“想不到,村民们都同意了。”石英超说,开工那天,大家怀着同一个愿景义务出工,那就是黄金村的“路”要越走越宽,越走越长。

2021年,一条从山底蜿蜒至山顶,串联万亩茶园的产业之路;一条穿寨过乡,整合茶乡风光、苗寨风情的旅游之路;一条两村村民义务投工投劳修建而成的民心之路,缠绕群山。

“路”之变,进一步激活了村民的内生动力。大家聚在一起发展产业,走出了一条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及茶旅于一体的保靖黄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不仅是人和茶叶要走的路通了,孩子们飞出大山的“路”也畅通了,今年,村里共8名孩子考取了大学本科。

一座“黄金桥”

在黄金村村寨中间,横亘着一条把村寨一分为二的小河,看似平平无奇,却困扰着村里的几代人。

“每年农忙时节都会碰上小河汛期,于是搭木桥过河,成了黄金村的‘压轴大戏’,一年总要来上那么三四次。”石英超比划着说,木桥看着简易,搭建起来可不简单,要先用木桩子插到两边河滩里,交叉搭建起支架,上面再铺上几块木板,这样木桥才算勉强制作成功。

但湘西的土质松散、岩石破碎程度较高,一涨水,桥就容易被冲垮。

“我的茶园在河对面,有一次早上过桥的时候还好好的,等我采完茶准备回家,桥就垮了。”村民石丁爱的父亲苦笑着说,辛苦搭起的小木桥,承重还不够,大家运送货物每次都不敢装太多,只能蚂蚁搬家似的一趟趟运。

桥,搭了垮,垮了搭,曲曲折折,周而复始,大家都渴望拥有一座不垮的桥。

2022年,“新阶层·心向党”公益捐步项目落地黄金村,在腾讯公益的小程序上捐出微信步数换得配捐资金,悉数用于乡村振兴。

“来之不易的项目,用在哪里?”石英超说,光踩点就搞了几次,“拥有一座不垮的桥,是几代黄金人的期盼和夙愿,经过讨论,黄金村决定修桥。”

村民们知道这件喜事后,参与捐步换配捐资金的热情高涨,并带动亲朋好友参与。短短一个多月,全国各地共计6万多位新阶层人士参与,黄金村获得了腾讯公益配捐的资金。

开工当天,几乎所有在家的村民都来到了现场,见证这个历史时刻。工程期间,不少村民还自发监工。

今年2月,这座桥宽3米,长21米,由3个高5米桥墩托起,3米高廊亭覆盖的桥正式完工,村里摆起了宴席,像过年似的,幸福热闹的氛围感染了整个春天。

它被赋予了一个吉祥如意的好名字:“同心黄金桥”,不仅连接着河两岸,全村人的心也因为这座桥而连在了一起。

如今,这座古色古香的“黄金桥”成为茶叶交易市场,成为村民休闲场所,成为当地旅游发展的网红地标,更成为黄金村十年蝶变的生动注脚。

“十几年来,村‘两委’一届接着一届干,围绕保靖黄金茶产业的发展付出了心血,才换来今天的黄金幸福路。”行走在黄金村,游步栈道、观景台穿插于茶山之中,拼出徐徐铺展的振兴画卷,古朴民居前一张张灿烂笑脸,连成山乡巨变的真实动图,一遍遍印刻在奋斗不止的黄金人心中…… 

(文 吴宜芝)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