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扶贫故事”系列报道之三

“十八洞村扶贫故事”系列报道之三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1-07 字体大小:

 犟老头成为了“带头户”

   10月28日,黄昏,十八洞村暮色四合,鸡鸭归笼,热闹一天的苗寨归于平静。

  村民施长寿忙完了一天的农活,荷锄而归,在进村的一处村间道旁,施长寿见一个塑料袋正“躺”在草丛里,他放下肩上的锄头,一伸手,塑料袋便“乖乖”地“束手就擒”……

  施长寿是十八洞村四组村民,老人家身子骨好,人实在,特勤快,不过,性子也犟得很。

  2014年,花垣县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后,经过精心筹划,计划修建一条机耕道,便于村里今后发展产业。

  这原本是一件好事,不料却出了“岔子”———机耕道要占用施长寿家的田地,他不干了。

  “政府来村里扶贫,我们好处没得几个,修个路,还要我们让田让地,又没补偿,摊谁,谁也不干。”施长寿对前来做工作的村干部们甩下一句话。

  时任工作队队长龙秀林亲自出马,向他解释:“如果占了你家的田地要补偿,那么,今后修路还要占其他农户家的田地,怎么补偿,补偿多少?搞什么都要补偿,村里什么都搞不好。”

  龙秀林讲得再在理,施长寿横竖不让修路,他的犟脾气一来,十头牛也挡不住。

  机耕道可不能因为施长寿一个人不干就不修了。测量,招标,施工队进村……机耕道修建如期进行。转眼工夫,就要修到施长寿家门口了,这下,他可急了,一急,他的犟脾气随着就来了。施长寿带着两个儿子,拿的拿柴刀,持的持钢棍,一家人强行阻工……

  眼看,路,硬是修不通了。

  施长寿的犟脾气,激起了其他村民的不满,村民们甚至动用了“老办法”———杀雄鸡,喝血酒,“歃血为盟”,要与施长寿一家“划清界限”。

  龙秀林一次又一次地给施长寿做工作,多次和他“掏心窝子”后,施长寿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其实,我也并不是在乎那个补偿,修这个机耕道,最先占了我家农田。如果后面的村民不同意,机耕道修不成,我岂不是吃了‘哑巴亏’?”

  为了打消施长寿的顾虑,龙秀林当场起草协议,被占用农田的村民们一个个在协议上签字画押,让施长寿吃下“定心丸”,这样一来,施长寿的思想慢慢通了。最后,他也在协议上画了押签了字, 阻工风波最终化解。施长寿一家和村民的“恩怨”也一笔勾销。

  自那次修路风波后,随着十八洞村一天天的变化,施长寿也像换了个人似的。不仅积极参与村里各项公益事务,帮着村支两委开展工作,还成为村里各项工作的“带头户”。

  2015年春天,十八洞村按照“跳出十八洞村建设十八洞产业”的新思路,在邻近的道二乡“花垣县农业科技示范园”流转了1000亩土地,着手以股份制的形式发展猕猴桃产业。

  当时,个别村民对这种做法颇有“微词”。有的人说:“把果子种到别人地里,而且那么远,感觉就是不靠谱。”

  施长寿这回倒是没“犟”了,他还带头给老百姓做工作:“村里耕地就那么800来亩,人均连1亩都不到,而且四处分散,没一块像样的地,我看,到别村去种猕猴桃,倒是个‘取长补短’的好法子。”

  随后,施长寿一家带头入股了猕猴桃合作社,在他的带动下,十八洞村村民纷纷加入。

  十八洞村由飞虫村和竹子村合并而成,全村225户939人,6个村民小组分散在4个自然寨。寨与寨之间,村民们各有“算盘”,村合心不合。加上千百年来,苗寨的封闭、落后,老百姓的思想也严重滞后。“怕吃亏”、“等靠要”等落后思想,成为十八洞村脱贫路上的“拦路虎”。

  要扶贫,先扶志。要脱贫,先要“脱”掉落后的思想观念。

  三年来,十八洞村坚持扶贫先扶志,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来抓,积极探索思想道德星级管理模式,并提炼出“投入有限、民力无穷、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十八洞精神,老百姓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为之大变。

  如今,进村道路升级改造,道路所到之处,视土地如生命的群众纷纷无偿让出土地;央视航拍设备摔落深山,龙玉菊等20多名村民自发进山寻找;龙拔二、杨秀富等贫困村民拾金不昧;农网改造施工时,涟源籍民工肖磊触电晕倒,杨进昌等多名村民冒着生命危险救人……

  点滴变化,让现任工作队长吴启斌暖在心头:“资金帮扶是外力,关键还是要扶‘思想’,只有解放了老百姓落后陈旧的思想,激发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决心,才是真扶贫。”

  犟老汉成了“带头户”。今天,谁要说施长寿是“犟老汉”,十八洞村的乡亲们会一百个不答应。

  暮色越来越深,苗寨炊烟四起,人们开始张罗晚饭了。施长寿走进屋里,温暖的火坑、可口的饭菜正等着他……

  此时,悠扬的苗歌响起来了,打破了苗寨的寂静:“总书记来十八洞,精准扶贫送春风。三年过去一转眼,村民思想大改变。从前不让田修路,如今成了‘带头户’……”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